在二战风云2中应对敌方榴弹炮攻击的核心策略在于侦察定位、快速突袭、空中压制和地形利用。榴弹炮作为远程高伤害单位,通常部署在战场后方,其射程和范围伤害对步兵和轻型装甲单位威胁极大。首先需要通过侦察机或侦察车精确锁定其位置,避免盲目推进暴露在火力范围内。同时优先升级反炮兵单位如自行火炮或火箭炮,确保能在敌方射程外实施反击。
机动性是突破榴弹炮防线的关键要素。装甲部队和特种兵单位凭借高移动速度可执行快速穿插战术,在敌方调整射击参数前接近目标。轻型坦克配合摩托化步兵能有效分散敌方火力,而突击炮单位可针对性摧毁炮位。需注意榴弹炮阵地通常伴随防空火力,因此地面突袭需与电子战干扰同步实施,降低敌方反击效率。作战中应保持部队分散队形,避免密集冲锋导致范围伤害叠加。
空中力量是压制榴弹炮的最有效手段。轰炸机群可对固定炮位实施精确打击,但需提前清除周边防空设施。战斗机护航与侦察机定位缺一不可,建议采用多批次轮番攻击模式消耗敌方耐久。若制空权受限,可改用远程火箭炮进行反炮兵作战,通过弹道计算实现超视距打击。需部署反侦察单位防止暴露己方炮兵阵地。
丛林和山地地形会阻碍其射界调整,城市巷战环境则限制范围伤害效果。建议将主力部队部署在反斜面或谷地,通过工程单位构筑临时掩体。当必须穿越开阔地带时,采用烟雾弹掩护或夜间行动可降低被命中概率。战场气象系统对弹道的影响也需纳入战术考量,雨雾天气会缩短榴弹炮有效射程。
后期作战需建立反炮兵体系化响应机制。包括雷达站预警、自动化反击指令链和预备队快速支援流程。高级战术中可实施声东击西策略,用佯攻部队吸引火力后,主力从侧翼实施破坏。榴弹炮单位装填间隙存在15-20秒火力真空期,这是推进的关键时间窗口。最终胜负往往取决于对敌方弹药补给线的破坏程度,因此需同步部署游击部队切断其后勤。
坦克歼击车负责压制护卫部队,工兵单位清除防御工事,而主力榴弹炮则进行反制射击。当己方炮兵科技领先敌方2级时,可形成有效火力压制。建议在军事基地优先研发弹道校准和快速装填技术,同时通过军团城市获取穿甲弹等特种弹药。实战中需实时监控部队损耗比,当损失超过30%时应立即撤退重组。